資訊動態
相關資訊
資訊動態
記者近日從中國民用機場協會獲悉,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機場周界安防系統將可能逐步應用于我國主要機場。目前,這套基于“傳感器網絡”周界防入侵技術的新型機場周界安防系統已經成功應用于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簡稱“浦東機場”)。
該系統是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海機場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合作的結果。浦東機場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在機場周界安防方面,國內機場目前主要采用振動光纖、輻射電纜、紅外對射、張力圍欄、高壓脈沖等第二代“信號驅動”型技術手段,不可避免存在漏警、誤警現象。為了更好地貫徹民航局有關加強機場圍界安全的通知精神,加強機場的安全防范能力,浦東機場在擴建工程中應用了更為先進的以“傳感器網絡”為核心的周界安防系統。據了解,與第二代“信號驅動”型安防技術不同,新一代的周界安防系統是一種“目標驅動”型安防技術。這種系統以多種傳感器組成協同感知的網絡實現全新的目標識別、多點融合和協同感知,可實現對機場入侵目標的有效分類和高精度區域定位。中科院傳感網領域總設計師劉海濤博士介紹說,第二代安防技術只能看到有沒有入侵目標,而傳感網絡安防技術則可以感知入侵目標“是什么”、“在哪里”和“干什么”,然后再報警。由于是基于多種傳感器的協同感知和智能監控技術,新系統可實現對周界地下、地面和低空的三維智能入侵報警功能。
中國民用機場協會秘書長王健表示,機場周界安防是機場安防系統的重要環節,機場周界安防系統不僅僅要考慮到系統的安全可靠性,還要兼顧系統的準確性與傳統管理體系的兼容性,同時還要考慮到成本及是否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問題。
據悉,浦東機場應用的這套新型周界安防系統將在6月16日于上海舉辦的機場安防新技術研討會后,首次在我國機場業內開始推廣應用。機場安防專家則表示,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民航機場的周界安防模式將會朝著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及多技術手段相結合的方向不斷發展,將第一、二代周界安防系統逐步升級改造為高安全性的“傳感器網絡”周界防入侵系統,是今后民航機場安防系統建設的一個重要方向。隨著浦東機場“傳感器網絡”周界安防系統的成功應用,相信越來越多的機場會借鑒浦東機場的相關經驗,把民航機場周界安防系統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 上一條:飛思卡爾傳感器裝運量突破10億
- 下一條: